教学文件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文件 > 教学运行管理 > 正文
宁德师范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 2016-10-18 阅读人数:

(宁师院〔2014〕14号 2014年4月11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为学生成长服务”和“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指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努力办好学生满意、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特色强校。

2.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结构体系、校本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我发展、自我创业和灵活就业的优质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3.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全方位进行一次重要行动,改革涵盖学校的所有学科类别的全部本科专业,既与各系和教学部门有关,又与科研、人事、学工、后勤等多个部门有关;既涉及专业教学体系,又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公共课程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跨系跨学科的交叉课程体系。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不留死角。

突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以课程结构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抓手,以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为纽带,带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

上下联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涉及面广,学校将对改革进行顶层总体设计,学制、学时、全校性公共课程等与所有专业有关的内容,由学校统一制定改革方案。各专业内部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由学校提出指导意见,各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改革方案。汇总后形成全校性的综合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左右协调:涉及到系与系之间的交叉课程、共享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内容由相关系共同商定改革方案,协调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实施方案。

二、学制、学分、学时

4.本科专业学制4年,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以内,总学时不高于2800。理论教学每学分15-18课时,实践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和实践内容进行安排。要制定和完善学生海外学习学分互换制度、休学制度和转专业制度。

5.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为1个学期(含试讲、说课和实习准备),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或顶岗实习。集中实习要安排随队指导教师,分散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指定教师跟踪指导。

6.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和课时不低于30%,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1个学期。联合办学专业可采用1+3,2+2等模式安排实践教学。

7.各类实习要制定明确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要求等。毕业实习要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学生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三、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

8.学校今后重点增设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与地方经济建设关联度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各系要创造条件进行专业结构改造,努力使所设的专业与人才需求相适应,与办学条件相匹配。

9.学校鼓励各系与地方或企业联合创办工科专业和其他应用型专业,支持各专业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10.各专业可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设置2-3个专业方向,培养既有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又有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教师教育专业可设师范类和非师范类2个专业方向,既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又培养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设置2-3个专业方向。

11.学校将适时启动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四、全校性公共课程

12.公共计算机、公共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四门课”等全校性公共课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完成。在给定学分的前提下,实行灵活的学分体系。公共计算机和公共英语实行过级免修制。学校统一制定公共课等级和标准,新生入学后进行首次等级考试,以后每学期进行一次等级考试,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并免修该课程或终止该课程的学习。未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集中进行授课辅导,直到通过等级考试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已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要求继续学习的,由学校组织提高班,安排继续学习。

13.公共体育课要根据学生体质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必修课程和自选课程。体育教学应优先确保学生通过体质测试,可在新生入学即进行体质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可以直接自选课程,未通过的学生要进行与体质测试相关的必修课程学习,直至通过测试。学生自选课程视条件开设,除体育竞技项目外,要注重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建设。

14.大学语文等核心素质课程要根据学校“核心素质课程计划”进行安排,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着力增强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采取选修课、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

15.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辅导课和军事理论课要实行集体备课,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可采用集中授课、辅导讲座、小组讨论和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6.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专业公共课由接受课程的系提出教学内容要求,授课系根据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如有必要,可自行编写授课教材。

五、专业课程

17.各系要对本系所设专业进行认真分析,制定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选择若干系做试点,实行“二二制”培养模式,即在第一、二学年打通相关专业,进行公共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三、四学期分专业进行专业课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

18.各专业要对专业课进行全面改革。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打破按具体知识系统安排的课程结构,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要进行整合,形成通识性模块,专业核心课程要注重实用性,要扩大与职业对接和拓展的知识模块所占的比重。各课程和模块之间既要注意有机衔接,又要防止内容重复。

19.专业方向课程要选择本专业方向最需要、最有用的若干实用课程,避免因过分追求系统性、完整性而耗费大量的学时和学分。要注重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0.各专业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与本专业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或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参加,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行咨询指导,同时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六、实验课程

21.各系各专业要下决心对现有实验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彻底改造按一般课程编排实验课的做法,删除一般性的验证实验,把技能作为实验的核心内容,同时按技能的层次对学生实行等级检测。

22.应用型专业的实验课可划分为3-4个阶梯式等级模块。第一级为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实验工具、器材的使用,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等。第二级为综合性实验模块,包括应用不同方法完成综合性的实验和检测,掌握后到企业就能直接用的上。第三级为设计性模块,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整体实验。第四级为创新性实验模块,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形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本。

七、课堂教学

23.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防止把多媒体屏幕当作电子黑板,照本宣科。各系要采取切实的办法,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24.要重视网络公开课的建设和使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要尽快形成网上共享资源。要引入“慕课网”和“爱课程网”等各类公共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享受到大师和名师的教学。

25.要重视教研室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实行集体备课。各门课程要按照课程教学标准,统一教学大纲。

八、考试方式

26.要改革现有的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逐步实行多段式、多形式的考试方式。要减少趋同性思维死记硬背内容在考试中的比重,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逐步减少考试科目,适当增加考查科目。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成绩比重。各系可选择若干课程作为试点,考试形式从闭卷考向开卷考过渡,成绩计分从百分制向等级制过渡。要建立标准题库,逐步实施教考分离。试行历年考题公布制度。

九、校本教材

27.除专业认证有统一要求的课程必须采用全国规划教材或新世纪教材外,改革后的各类课程逐步采用校本教材。学校设立校本教材专项资金,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校本教材的编写实行招标制。

十、教改立项

28.学校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资金,采取自由申报和项目招标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确定若干校级教改项目。各系可集体申报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教师可申报大至一门课小至一堂课的具体改革项目。各系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教学改革研讨会。为教学改革提供交流平台。教学改革研讨会的论文集印成册,入集论文可以作为职称评聘的基本条件。

十一、教学评价

29.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竞赛评价和教学改革成果评价的多元量化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增加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显示度和公信度,把“以教学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十二、教师评价

30.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与办学职能相匹配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价综合体系。晋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要有到基础教育单位或企业实践的经历,要有教改立项或包括教改论文在内的教育教学成果。教改重大课题和成果、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和学科竞赛中获得高级别奖励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完成重大技术转让和为地方服务成绩突出的,在职称评聘时可等同于高级别学术论文予以认可。

十三、学生工作

31.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导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读史经典、课外研究实践、专业实习、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有效指导。导师制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对接,在新生中开设若干指导课,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完成从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角色转换。

3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金牌导游培养计划》。举办《英语》、《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专升本考试》等辅导班。

33.进一步完善《非专业学分拓展计划》,把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换算成一定学分,可替代专业选修课学分;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分别折算成非专业素质学分,作为必修学分。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这类学分定额方可毕业。

34.积极探索实践学习和研究制度、公益服务制度、社团活动制度、创业就业制度。改革勤工助学制度和奖学金制度。

十四、经费保障

35.学校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拔出专款,设立教学改革、校本教材、教学竞赛、教学奖励等专项资金,用于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允许各系从包干经费中拨出适当比例的经费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本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行动顺利实施。